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坐落于环境优美的华大学,由原华大学纺织史博物馆和华大学服饰博物馆同改建而成。新建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位于延安路校区的纺织大楼,分为五层一层为科普互动区,二层为古代馆,三层为代馆,四层为流动展区和学术交流区,五层为库房和研究室。总面积达6748方米。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博物馆藏品以传统纺织服饰品为主,以明清时期至代的服饰实物为多。服装既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手工业发展的面貌,也能凸显特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惯文化思想和民间传统。博物馆还展出了一些服装织造器械如缝纫机服装熨烫设备,以及现代外设计大师的典型设计作品等,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藏品的展示形式以传统的展馆展示为主,同时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的网上博物馆,进行网上展示和学术交流。20052007年,博物馆分别举办代女装童装和男装丰题展览,得到业内以及传媒的广泛好评。尤其是于2006年推出的代童装展,是首次以历史上的儿童服饰为主题的展览,开创了服饰史研究的新领域。展品包括婴儿幼儿少儿和少年服饰,以及童帽童鞋等饶有趣味的配件,涉及多种规格纹样款式等级和做工等要素,主要以清朝和民时期的童装为主,也涉及部分少数民族风格的儿童服饰。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展品之一
主题展展出的古代章装样式,反映了传统童装的特点。婴儿之服多体现女性或母亲审美观,不守成法;图案配色多自出机杼,如老莱子之五彩斑谰之衣,特别是内衣如肚兜。如金瓶悔官哥儿所用之锦缎肚兜,上带银坠儿。展出的代童装,可见肚兜上多绣各种图案或吉祥文字。更有以丝线络成圆形,以盛银币或花钱。年岁稍长之儿童或少年,则衣式多趋同于成人,只尺寸较而已。旧时童装多为成人服饰化,如袜履鞋衬衣等。这种俗,到晚清不变,至民则虽有变化,仍多遗存。
童装上的图案.由于包含着长辈对辈的众多期许,常常也别有寓意。如在未成年男子的服装上绣文曲星,意为望子成龙。在女童帽上缀以剪子和尺为饰,鼓励女孩了将相夫教子节俭持家精于女红。另外,旧时民间有送儿童补子的俗,补子尺寸与成人正式补子相同,只无标志官阶的动物纹样。送时包上红纸,上写恭贺某某公子开蒙之喜等吉语,望其成年后能位及人臣,光宗耀祖。
旧时父母担忧儿童夭折,认为将孩身份降低,或使男童作女童装束因重男轻女,可避免恶鬼觊觎缠身,故常取猫狗之名。童装上多见各种象征寓意形式以祈福避祸。馆内收藏的道衣即为一例。父母将幼儿寄名于道观佛寺,以避阎罗王之召。道衣制成后,去道观钤印,印文为一般求神避凶趋吉之语,钤印后之道衣方显灵验,正如佛器之开光,有时亦成寺庙敛财之一法。如玄色纻丝道衣,配自销金道髻,黄绒线条道索和黄绫符等饰品。此件道衣,制作规矩,所用大云缎乃八枚正反暗花缎。图案乃元明间流行,清代期以后即渐渐少见。故又可推测,此衣虽为晚清所制所用,但衣料乃清前期之旧料。而且,面料色橙黄,虽非明黄等皇家正色,但在一般情况下,非皇家成员使用已属犯禁,只有出家人可违例。另一典型是百家衣,儿童之百家衣与明清女装之水田衣在形制上异曲同工,皆由许多零碎织物面料拼接而成。认为可避邪镇祸的虎头帽虎头鞋麒麟帽和五毒纹饰等也在此列。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展品之二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还出版了代女装实录代童装实录和代男装实录三本图文并茂的著作。
博物馆的展品可以让观者领略细节之动人处,观其活色生鲜的真实,感其历史留痕的沧桑。而书的旧照片水彩画油画和版画等图像则更形象地展示了代服饰的穿着使用情况,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服饰面貌和生活印记。书对专业术语的解释,对藏品细节的分析和对服饰结构的描绘,为业内人士进行研究和探讨提供了资料和空间。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展品之三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是华大学十五期间的211工程服装文化与艺术设计方向重点建设项目,承担着服装史论和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基地任,是服装学科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料源。博物馆的建设对服装历史的整理发掘和展现民众服饰艺术修养的提高服装文化和服装业发展的借鉴,并为现代服装业特别是服装的分类专题陈列提供了先例。